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光学探针与生物成像 学术带头人:唐 波 教授

针对细胞内小分子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的生命科学关心的热点前沿问题,以分子与纳米发光材料设计合成生物相容性与透膜性好、选择性与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新型荧光探针。系统开展动植物细胞及组织切片中自由基、金属离子、阴离子、生物活性小分子测定与原位动态成像分析。研究生命过程中小分子物种对细胞信号转导、蛋白质合成与代谢过程与途径的影响,研究工作为临床医学、生物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手段,对某些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预防以及植物生长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唐波 教授,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9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山东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获得者(山东省唯一),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2、13届专家组成员,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分子与纳米探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十二五”分析化学特色强化重点学科负责人,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强化建设太阳能化学转化与储存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山东省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山东师范大学省级化学学科带头人、分析化学学科带头人,化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负责人,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他所领导的团队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和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现主要从事分子及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绿色化工、荧光材料合成及太阳能化学转化与储存等方面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领域,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ACS Nano,Anal. Chem.,Biomaterials,Lab Chip,Chem. Commu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5.0的200余篇,引用达13000余次,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科技成果1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项、先进9项,国内领先水平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4项,已授权26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在国内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与合作基地6个,研制与开发产品40余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主持并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项目。



               微纳分离材料制备与质谱分析 学术带头人:董育斌 教授

本研究方向是以自组装和可控组装为方法,把具有特定几何结构和物理化学功能的有机和无机组分(建筑模块)按一定的方式以配位作用为驱动力组装成有机-无机复合超分子容器。该类超分子容器在固态下有序排列且呈现不同的拓扑结构,具有特定大小的孔穴、隧道及化学微环境,这种多孔的新型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分子识别与分离、传感和新型光电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董育斌 教授,1965年4月出生,199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96-1998年香港大学化学系博士后,1998-2000年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化学及生物化学系研究助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师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贴。现任化学院院长,省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分子与纳米探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物理化学博士点负责人和省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超分子和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承担“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在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等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影响因子3.0以上的论文50余篇。论文多次被Chem.Rev.和 Angew. Chem.等综述收录,研究论文他人引用1579次。部分研究成果被«科学通报»、美国评述杂志Chemtracts和欧洲评述杂志NanoToday进行了评论和报道,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获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归国科技专家,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留学回国创业奖,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培养的研究生5人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论文奖,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单分子、单颗粒与单细胞分析学术头人:张春阳 教授

张春阳 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9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01年赴美,先后在埃默里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纽约城市大学工作。2009年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单分子检测与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目前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Analytical Chemistry。研究成果被Nature、Nature 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和Science Daily等60多家国际权威期刊及媒体广泛报道和评论。